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
  • 评论
  • 收藏

桦南信息港 2023-01-16 450 10

第49次跌破3000点 该悲观还是乐观?

白癜风会传染吗

  2022年4月29日,上证指数第49次站上3000点;

  2022年10月10日,上证指数第49次跌破3000点。

  虽然不少人早有预期,但当跌破3000点这一天真的到来,未免还是有些悲观与失落。

  生活还要继续,该面对的总要面对。

  从历史数据来看,跌破3000点不是世界末日,也没那么可怕。

  回顾前48次从跌破3000点到收复3000点:

  只有2次收复3000点耗时超过1年,另外46次都在1年之内。

  有30次在10天以内就收复了3000点,有9次只花了1天。

  收复3000点平均用时62天,中位数用时6天。

  上一次跌破3000点,是2022年4月25日,重回3000点只花了4天。

  最久的一次是2011年4月25日到2014年12月8日,花了1323天,近3年零8个月。不过之后A股就开启一轮牛市。

上证指数48次收复3000点全纪录

数据来源:Wind

  第49次跌破3000点,我们是该悲观还是乐观?

  再来看几个数据:

  1、49次跌破3000点,这次估值第四低

  截止2022年10月10日,A股整体动态市盈率为16.2倍。

  对比之前48次跌破3000点交易日,这次估值第四低,仅高于2022年4月25日(15.45倍)、2014年12月9日(15.76倍)、2018年6月19日(16.19倍)。

数据来源:Wind

  2、49次跌破3000点,这次股市投资性价比第二高

  我们用股债收益差来对比历次跌破3000点时的股市投资性价比。

  股债收益差=1/A股整体市盈率-10年期国债收益率

  股债收益差越高,股市越值得投资。

  截止2022年10月10日,A股整体盈利收益率为6.17%,十年国债到底收益率为2.72%,股债收益差为3.45%,仅低于2022年4月25日(3.65%),高于此前47次跌破3000点时。

数据来源:Wind

  3、49次跌破3000点,这次A股整体股息率或最高

  股息率也是衡量股市投资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。

  我们用万得全A指数的股息率(近12个月)代表A股整体股息率。

  截止2022年10月10日,A股整体股息率为2.08%,高于此前48次跌破3000点时。

数据来源:Wind

  虽然又一次跌破3000点,但从A股的整体估值、股债收益差、股息率等数据来看,或许并不需要过于悲观。

  回顾2022年以来的A股行情——

  1-4月大跌,

  5-6反弹,

  7月至今二次探底。

今年以来上证指数走势(截止10月10日)

数据来源:Wind

  超跌反弹后的二次探底,2005年以来共有7次。

  这7次“二次探底”持续时间在18天到127天不等,大盘下跌幅度普遍在10%-30%之间。

  本轮二次探底已经98天(截止2022.10.10),调整时长仅次于2013年;

  而调整幅度也与除了2016年熔断那轮大跌外的其他6次调整幅度相近。

历次超跌反弹后的二次探底

数据来源:Wind

  即使A股现在还没见底,或许距离底部空间也不大了。

  当然,我们不能仅凭历史数据刻舟求剑。毕竟股市所处的内外环境都在发生变化。

  9月以来市场加速下跌,主要原因在于外部风险,包括海外紧缩和地缘冲突。

  海外紧缩:海外高通胀导致不断加紧的美联储收紧预期,美元指数持续上涨,人民币相对贬值;

  地缘冲突:美国不时出台的各类制裁法案导致相关赛道股杀估值。

  同时国内的金融、经济数据在6月份反弹后,也在疫情和地产的影响下持续走弱,导致经济预期不断下调。

  虽然市场对于这些因素当前比较悲观,但否极泰来,利空因素的边际好转依然值得期待。

  最近美国的经济数据开始有所走弱,11月可能是美联储最后的鹰派加息。

  同时国内经济正在改善:

  根据天风证券的月度GDP预测模型,9月份国内经济的修复进度比7月和8月明显加快(7/8/9月的GDP同比分别为2.14%、2.69%、4.34%)。

  更值得期待的是,国内政策的进一步发力。

  在经济整体仍偏弱下,地产放松、基建强化执行以及刺激消费的相关政策有望进一步出台和落实。

  而随着十月中旬重磅会议的临近,新的改革方向和政策落地或将改善市场的情绪。

  内外因素共振改善,A股有望迎来绝地反击。

  (文章来源:融通基金)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分享

邀请

下一篇:暂无上一篇:暂无

最新评论(0)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桦南信息港  

© 2015-2020 Powered by 桦南信息港 X1.0

微信扫描